发布研报称,做为全球最大的IPO融资市场之一,港股本年以来IPO也非分特别活跃,融资总额曾经位居全球第一。取此同时,港股价钱高于A股近40%的“非常现象”,点燃了投资者参取港股IPO投资(所谓“打新”)的热情。“硬币的另一面”是,IPO和配售的增加也会添加流动性的“抽水”。不外该行指,港股的刊行机制导致IPO上市后的表示特征和“打新”收益取响应策略有很大分歧,港股“打新”策略上,大小年和公司差别显著;小市值和高热度公司前期更好但后期转弱;3个买卖日内卖出潜正在收益最高,6个月解禁后或反而不宜当即卖出。本年以来,跟着港股市场回暖取政策的支撑以至激励,港股IPO市场也愈发火热。截至7月25日,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岸港股上市,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%(均为70家)。这此中的一个新趋向是,自客岁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,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也选择赴港上市。目前已有包罗美的集团(00300)、宁德时代(03750)取恒瑞医药(01276)等13家A股龙头企业登岸港股,后续更有跨越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打算,呈现A to H上市持续火热的势头。融资规模方面,本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,273。6亿港元,创2021年以来新高,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(2024年877。4亿港元取2023年462。9亿港元)。一方面,这得益于港股对龙头公司的吸引力,虽然它们正在港刊行的股本比例并不算高,例如宁德时代港股410亿港元的募资规模仅为其公司总市值的3%摆布,但仍然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,而且帮力港股成为全球IPO募集资金最大的市场。另一方面,这取港股市场持续丰裕的流动性互相关注,不然无法正在短期内容纳如斯多的流动性需求。该行判断金管局正在5月初投放远多于一般干涉港币强方所需要的资金量,疑惑除可能就是对冲其时即将上市的宁德等大规模IPO需求。除了首发IPO外,本年的配售等再融资也很是活跃,规模以至跨越IPO,截至目前曾经达到1,730。0亿港元,接近过去两年港股再融资总额之和(2024年871。4亿港元,2023年946。2亿港元)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,特别是A股公司选择赴港上市。总结而言,除了1)国内政策支撑,例如《5项本钱市场对港合做办法》明白支撑内地行业龙头也赴港上市,以及2)公司本身拓展海外营业需要,如建立海外融资平台、满脚公司海外营业拓展等国际化计谋愈加切近海外投资者、以及考虑到部门公司A股外资持股占比曾经较高,港股上市可进一步提拔海外投资者占比等要素;3)更为主要的是,本年以来港股流动性取情感都较着改善。客岁“924”宏不雅政策转向,今岁首年月DeepSeek横空出生避世,再加上港股独有的布局如新消费、互联网、立异药等叙事不竭,布局性行情持续活跃,这间接决定了公司的刊行志愿。取此同时,流动性改善也不成或缺。成交活跃度上,岁首年月以来港股从板日均成交额达2,423亿港元,较着高于2024年全年日均1,318亿港元和2023年日均1,049亿港元。更不消说正在内地“资金盛+资产荒”的大布景下,内地南向资金大幅涌入更是成为了市场资金面的从力。岁首年月以来仅7个月时间内,南向资金共有超8,200亿港元流入港股市场,跨越2024年全年程度。IPO增加的影响:短期关心流动性“抽水”,下半年需求约3,000亿港元;持久改善市场布局和资金吸引力短期看,港股IPO和配售的增加,会添加市场的流动性需求。该行测算,下半年港股市场IPO和配售的总规模约3,000亿港元,较上半年节拍以至可能加速:1)IPO方面,参考2018年上市轨制以来港股递表后的上市概率取所需时间,考虑到当前上市申请数量197,年内估计或有约60-80家公司无望上市。2018年以来港股IPO平均募资规模为19。4亿港币,该行估算下半年或需1,200-1,500亿港元IPO募资需求。2)配售上,企业启动再融资的机会取规模不只取决于本身具体的扩张性需求,还会遭到市场影响,2025年上半年港股再融资规模达到1,738亿港币。基给假设下,下半年港股上市后募资规模或延续此出息度,估计下半年新增募资1,500-2,000亿港币。取此同时,流动性供给方面,南向资金的订价权虽然正在边际上和布局上都不竭提拔,但公募取安全等机构的“枪弹”可能并没有想的那么多,该行估计年内相对确定增量为2,000-3,000亿港元,取需求大体相抵,但三季度由于金管局收紧流动性应对港币弱方、以及美国7-9月1万亿美元摆布的发债高峰,都可能构成边际上的流动性收紧。持久看,更多IPO特别是龙头公司上市所带来的积极结果是不问可知的。一个好的市场需要好的公司不竭堆积,吸引资金沉淀,再吸引更多优良公司上市,构成公司取资金的正反馈。港交所自2018年以来进行了多项上市轨制,包罗答应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、同股分歧权、采取营业沉心正在大中华地域的企业正在港二次上市等等。2021年再次放宽二次上市门槛,2022年10月,港交所刊发《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法则征询文件》并正在2023年3月增设《上市法则》第18C章,设置新渠道以吸引更多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。这一系列办法成功吸引了更多互联网龙头上市或从美国回归,还有新能源车企和新消费公司连续赴港上市。本年以来,更多制制业龙头公司的上市,恰能够补脚港股外行业布局上制制取科技硬件等范畴不脚的“偏科”,使得市场布局更平衡,也有帮于提拔持久吸引力,强化了港股做为中国资产离岸核心和外资“超等联系人”的脚色取地位。图表8:2Q25自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港股持仓4,379亿人平易近币,占基金股票持仓提拔至32。5%,后续空间无限港股“打新”策略:大小年和公司差别显著;小市值和高热度公司前期更好但后期转弱;3个买卖日内卖出潜正在收益最高,6个月解禁后或反而不宜当即卖出一、若何参取?内地投资者只能通过开通账户或QDII打新,港股通尚不克不及够参取打新或配售。目前境内投资者参取IPO或配售的渠道无限,只能通过(QDII)渠道参取港股打新,但沪港通南向资金不克不及参取港股打新,1)一般的公司凡是需要期待港股通季度按期调整周期先纳入恒生综指,除非市值出格大正在首个买卖日能排正在现有恒生综指成分前10%的才可快速纳入;2)AH两地上市公司正在30天价钱不变期即能够间接入通;3)同股分歧权则需要额外满脚上市6个月及20天的时间要求才可以或许进入港股通买卖。恰是出于这个缘由,该行提醒,南向资金做为二级市场的纯真的多头,即便成交和持股比例都不竭添加(当前别离为35%和15%),面临能够随时增加的流动性供给(闪电配售)和做空力量,二、能否参取?该行阐发了2015年以来1232家港股从板上市的IPO表示(截至2025年7月25日),有三层考虑:1)2014岁暮沪港通开通,虽然南下资金无法间接参取打新,但沪港通开通无疑提拔了港股正在内地投资者中的关心度,内地投资者正在港股的参取度也逐渐抬升;2)2018年港股上市轨制大幅改变IPO布局,新经济取中概股回归公司正在此之后成为港股市场上市的从力,不外本年以来跟着A to H上市海潮的升温上市公司行业也十分多元,因而将时间范畴恰当扩展可以或许涵盖更多的公司类型;3)IPO表示受周期性要素影响,以及2021-2024年市场冷淡的完整周期,能够更好反映全体上下行周期。测算过程中,该行以刊行价为基准,对比恒生指数的超额收益。全体看,“打新”收益“大小年”差别显著;平均首日破发率为50。5%,首日绝对取超额收益中位数为2。6%和2。7%。2016-2017年IPO首日表示最佳,超额收益中位数别离高达6。2%取5。0%,且破发比例(日内最低价低于刊行价比例)也较低,仅为35。0%取34。4%。2021-2023年IPO市场热度较着下滑,2021年首日超额收益以至为负,破发比例接近60%。不外这一环境自2024年起较着好转,虽然仍不及2016/2017年程度。2024-2025年的破发比例已别离降至38。8%取34。6%(2022年最高曾达到58。8%)。2025岁首年月至今首日超额收益为3。4%,虽然不及2024年的4。1%,但也曾经是2018年以来的第二高程度。超额收益随上市时间而递减,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约2。7%,但3个月后起头转负至-3。7%。上市1年后,新股超额收益更是降至-17。7%,意味大多新股正在上市后表示掉队于市场。总结来看,港股IPO市场化询价机制使得港股IPO不存正在持续不变的轨制套利(平均胜率也就正在50%摆布),因时而异(大小年差别显著)、因项目而异(分歧公司差别显著)、且超额收益随时间递减,因而需要精选而非遍及撒网。三、怎样选择?新经济公司表示更佳,小市值取高热度公司前期表示好但后续往往转弱。1)行业上,新经济表示较着好于老经济行业,此中消息手艺取必需消费上市首日超额收益中位数为4。6%取4。2%,通信办事板块正在上市3日取一周后的超额收益则达到10%以上。相反,老经济板块如能源、金融取公用事业等板块上市3天至一周后跑输市场;2)市值上,小市值公司上市首日领先,但随后大市值公司跑赢。从上市首日表示看,小市值公司(市值小于10亿港元)的超额收益达3。4%,而大市值(市值100亿港元以上)首日超额收益为2。2%。不外跟着时间推移,小市值公司表示较着掉队,3个月后跑输市场13。4%。大市值公司则跑赢市场6。6%;3)热度上,认购倍数更高的项目前期表示更好,后续转弱。认购倍数越高的IPO上市初期表示更佳,如认购倍数超100倍时,首日超额收益中位数达10。1%,不脚15倍的标的中位数则仅为0。7%。不外从上市后走势来看,前期散户需求更高的标的反而较着走弱,3个月后跑输市场5。8%,6个月后更是跑输市场17。5%。相反,前期认购倍数低的标的(如低于15倍)走势则愈加平稳,3个月后跑输市场1。8%,而6个月后跑输市场5。4%。四、怎样操做?3个买卖日内卖出潜正在收益最高,6个月解禁后或反而不宜当即卖出。按收盘价相对刊行价计较,随后逐渐走弱。该行发觉,若按区间最高价计较潜正在的最高收益,则收益率的高点凡是正在上市后3日内呈现。上市首日,潜正在最高收益的中位数为12。7%,3日区间最高收益中位数为18。8%。因而非基石的通俗投资者而言,上市后三日内退出的平均收益率最高。对于需要持有6个月以上的基石投资者而言。解禁期迫近时,因减持压力,股价正在上市后6-12个月遍及承压,潜正在最高收益率也从上市后3个月的16。2%降至6个月的11。2%,但上市一年后则回升至12。4%。因而基石投资者正在6个月限售期竣事后立即卖出或并非最佳选择,对于通俗投资者反而能够供给一个较好的择机买入优良公司的低谷。图表17:区间潜正在最高收益凡是呈现正在上市后3个买卖日内,而6个月限售期竣事后立即卖出或并非最好选择。